首届算力互联互通大会在京召开 共话算力产业机遇与挑战
(资料图)
人民网北京6月21日电 (记者申佳平)6月21日,2023算力互联互通大会在北京召开,来自多个领域的嘉宾就算力互联互通发展中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进行了广泛探讨。
近年来,我国算力基础设施发展成效显著,梯次优化的算力供给体系初步构建,算力基础设施的综合能力显著提升。截至去年底,我国算力总规模达到180EFLOPS(每秒18000京次浮点运算),位居全球第二,存力总规模超过1000EB,国家枢纽节点间的网络单向时延降低到20毫秒以内,算力核心产业规模达到1.8万亿元。
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管理局副局长黄业晶表示,工业和信息化部在算力互联互通产业调研分析、政策标准建设、核心技术研究等方面已开展了一系列工作。下一步希望各方进一步增进共识,深化务实合作,一是要强化顶层设计和统筹谋划,二是要积极开展试点和技术验证工作,三是要培育算力互联互通产业创新发展生态。
北京市通信管理局局长苏少林指出,我国算力产业在高速发展的同时,关于算力的调度和使用仍主要基于单一服务商,面对“东数西算”、大模型计算等场景下算力的互联互通还存在诸多挑战。北京市通信管理局持续推动北京算力互联互通试点工作,统筹北京及环京地区算力均衡发展,提升环京地区通用计算基础设施利用率。
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理事长闻库则指出,算力已成为万物智联时代数字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和核心生产力。当前我国算力资源综合使用效率东西部差异较大,亟需通过算力互联互通提升算力资源综合使用效率。为此,一是要完善标准体系建设,引领产业发展;二是要推动生态合作,促成合力攻关;三是要加强国际交流学习,促进互利合作。
中国互联网协会副理事长兼副秘书长何桂立建议从三方面加快算力互联网建设:一是打造算网云协同系统,优化算力互联互通基础设施布局;二是筑基算力互联网,强化算力互联互通核心技术创新;三是完善开源环境,推动算力互联互通开放社区发展。
中国工程院院士郑纬民表示,当前我国HPC、AI、数据中心三大算力系统发展已取得一定成效,但将领先算力高效转化为解决科学与工程难题的能力依然面临挑战。在此背景下,一是要提高算力输送效率,通过并网实现高带宽、低延迟的算力互联;二是要屏蔽异构基础设施,通过统一的资源管理与调度软件实现算力的互通;三是要提供更多的服务软件,抓住算力应用的机遇,提升算力普惠价值。
中国信通院云大所副所长栗蔚指出,大模型训练场景对算力互联互通提出了架构互通、高速互联需求,东数西算场景对算力互联互通提出算力标识感知、算网资源解析和一体化调度需求。数字化应用需要像水电一样的算力服务,实现“一点接入、全算贯通”
会上,算网云协同系统工作委员会正式揭牌。据介绍,该委员会主要从事算网云协同系统技术、基础设施与平台研究、标准化工作,旨在促进算网云产业协同发展,将成为承载算网云融合技术创新、成果共享共建、构建生态链条、培育专业人才的重要平台。
此外,会上还发布了北京算力互联互通验证平台二期成果、算网云开源操作系统项目1.0、算网云开放社区(CNCOS)联合移动云COCA项目开源计划,并启动了算力互联互通体系化标准及高性能算力服务远程直接内存访问(RDMA)标准北京预研工作组。
(责编:申佳平、吕骞)关注公众号:人民网财经关键词: